随着我国现代化农牧业的发展,人们对于养殖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具体总结近代农村推广原生态养殖的成熟经验供业内参考,针对性解决传统养殖模式下对抗菌素的严重依耐性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环保危害等制约性难题,在推行现代畜牧业新模式上取得一定进展。
1 新型的农村生态养殖
所谓新型农村生态养殖是指尽量使用原生态的就地资源(土地、草场、天然水、原生态食材等)生产畜禽产品,尽量减少对抗生素、某些高残留饲料添加物的使用量,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合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家畜禽与其它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既能保持生态平衡,又能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重点突出“共生互补”原理。现代农业生态养殖较为常见的模式就是“立体养殖”,常见的生态养殖循环链包括:鸡→猪→蝇蛆→鸡、猪;水禽→水产→水生饲料;猪→沼→果(林、草、菜、渔)等模式。此外还有“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受控式集装箱养殖模式、鱼菜共生养殖模式、多级人工湿地养殖模式”等均在实践中表现出良好的成绩与优势。
2 饲喂方式方法
生态养殖坚持尽量原生态放养模式或仿原生态放养模式,动物的饲料源首选就地资源,不足部分以标准配方配合饲料作为补充,饲喂技术要点大致包括:
(1)科学统筹、合理把握投养时机。一般以春秋两季天然资源丰足的黄金档期为最佳,此期间“野生牧草、林果木、粮食作物、野生昆虫、天然雨水”等自然资源丰足,把握适宜的时间节点投养家畜禽,可以最大化利用就地天然资源,从而减少养殖饲料投入成本、增加养殖利润。
(2)推行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现代规模化生态养殖,现有天然资源一般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无论是养殖家禽、家畜(草食畜、生猪),都应视当前养殖规模配套种植一些优质牧草或禾本科植物等。比如,养禽、养猪宜配套种植相应面积的玉米、小麦、瓜果蔬菜等,以弥补自然食物源不足部分;实践中养禽首推林果地下养殖效益最佳;养殖草食畜宜配套种植相应面积的饲用玉米、禾本科植物、优质牧草等,以粗纤维性饲料为主(配比量不低于40~60%),适量掺搭玉米或小麦等精料投喂即可;本模式采用最简单的循环链“养畜(禽)→腐熟有机肥(沼气、沼液)→种植(作物、牧草、蔬菜、林果)→养畜(禽)”。
(3)倡导使用低残留、保健型食药材及微生态制剂。生态养殖的食物源要尽量满足动物福利化需求(动物生理、心理的自然需求),全面兼顾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保,彻底摆脱滥用抗菌药物造成的危害。近代规模化养殖家畜禽实践发现,保健预防(治未病)首选食药材包括:黄芪多糖(抗病毒、强免疫力),大蒜素,食醋,蜂蜜,白头翁散、双黄连(散剂、口服液)等也是畜禽养殖常备保健方剂,抗菌药首选微晶工艺(药效高,残留少)的产品,如:母猪金方,呼吸特效,催肥的国家专利产品速易肥,脱霉解毒的解霉净等养猪课堂特效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