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721是为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代币所定义的一种标准,以此标准发行的代币最大的特点为每个代币属性均不相同,独一无二。
2018年6月22日,ERC721提案状态变为Final,这代表着它正式成为以太坊网络的代币标准之一。
相比于最广为人知的ERC20标准从2015年诞生,至2017年9月正式标准化所花费的两年,ERC721从2017年9月提出——成为草案——审核通过只花了大半年时间。
1、ERC&以太坊改进提案流程
ERC全称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s,即以太坊开发者提交的协议提案。ERC后面的数字是提案编号。
打算制定以太坊新标准的开发者需在Github上先创建一个EIP(Ethereum Improvement Proposal,以太坊改进提案),描述协议内容。经过公开审议后,获得广泛认同的提案会被标准化,列入Gitbub上以太坊代码库的EIPs之中。EIP中有些属于核心层(Core)的改动,有些属于网络层(Networking);而不涉及修改以太坊本身代码的这部分提议,通常会被归类为ERC。
所有被标准化的EIP提案都会经过Draft草案—Final决案阶段。Final阶段的提案也会成为以太坊正式的升级/标准,只有少数草案能通过审议成为决案。
2、ERC20和ERC721
ERC721 是由Dieter Shirley 在2017年9月提出。Dieter Shirley 正是加密猫CryptoKitties背后的公司Axiom Zen的技术总监。因此加密猫也是第一个实现了ERC721 标准的去中心化应用。
ERC721简要解释是“Non-Fungible Tokens”,直译为非同质代币, 英文简写为”NFT”,简单理解为每个代币都独一无二。也就是说ERC721的每个Token都拥有独立唯一的Token ID。
怎么理解“非同质”这三个字?
非同质代表独一无二,以加密猫为例,每只猫都被赋予拥有基因,是独一无二的(一只猫就是一个NFT),猫之间是不能置换的。这种独特性使得某些稀有猫具有收藏价值,也因此受到追捧。
ERC20代币是可置换的,且可以细分为10^18份,而ERC721的Token最小的单位为1,无法再分割。
3、ERC721应用场景和NFT的未来
如果同一个集合的两个物品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两个物品是非同质的,而同质是某个部分或数量可以被另一个同等部分或数量所代替。
非同质性其实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如图书馆的每一本书,宠物商店的每一只宠物,花店里的花等等,因此ERC721合约必定有广泛的应用场景。通过这样一个标准,也可建立跨功能的NFTs管理和销售平台(就像有支持ERC20的交易所和钱包一样),使生态更加强大。因此,能想象到ERC721代币的应用场景之一是在将现实生活中的实物资产映射到区块链上。
另一个潜在的应用场景是认证。我们的身份信息、成绩单、或者各种证书都是独一无二的凭证,与NFT的概念非常契合。设想一下将这些信息数字化,并结合区块链的特点,即可作为个人认证档案使用,并能杜绝造假等情况出现。
以太坊上ERC721标准的建立,更大的意义在于人们对NFT已足够重视,越来越多的开发者会开发基于NFT的DApp。相信不久的将来NFT将会是所有公链上代币的重要一环。
参考资料:
Tiny熊:《剖析非同质化代币ERC721-全面解析ERC721标准》
林建峰:《刚搞懂ERC20,ERC721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