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机制在比特币和区块链中的表现形式

生活中,很多人可以把比特币当成区块链,两者的概念不同,但存在本质相通性。比特币是较早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交易的案例,它应用在互联网交易中,第一次实现了摆脱第三方直接点对点交易,有效避免的重复消费。比特币是现实货币在互联网上的替代形式之一,与现金相比,它无需记名,交易双方不需要提前认识或见面,最大的优势是零基础建立起对陌生人的信任。

共识机制在比特币和区块链中的表现形式

所谓共识机制,指的是用来验证交易和协议交易完成的规则。共识机制在比特币和区块链中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在比特币交易中主要表现为工作量计算标准和凭证,也就是所有参与比特币交易的人员通过加密签名方法来验证的区块链上的交易。通常,比特币矿工就是通过完成交易数据运算来获得报酬,俗称挖矿。共识机制表现为计算挖矿工作量的计量工具。 在比特币交易平台上,矿工越多,意味着参与数据运算的节点也越多,运算效率也会加快,因为运算能力强的团队有优先抢到区块运算的工作任务,自然报酬也更高。随着新的交易不断被确认,区块链分类档案也会不断扩大。

区块链技术发端于“中本聪”提出的数字加密运算,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平行式散点合作。美国《经济学人》杂志将它形象地描述为一种“信任机器”,比特币是基于这种信任机制构建起来的智能合约。通常来说,要实现网络交易,需要依赖互联网技术,网络协议和数字加密共识机制。有了这三个基本条件,任何电子终端都可以随时随地加入区块链平台,通过下载比特币钱包电脑程式或APP就可以进行数字货币交易。每个加入的节点被自动分配出一个交易线上地址,需要建立交易的对方只需要根据地址就可以完成转账,有点类似于邮政汇款或者发电子邮件,且每一笔交易都被打上独一无二、不可更改的时间戳。与传统银行转账不同的是,比特币交易是透明的,意思是所有在区块链公共空间的持币人都可以看到这些交易,只是不知道这交易背后的真实身份,这样既有据可查,又保护了交易者本人的隐私。

共识机制在区块链上主要表现为“智能合约”。与比特币上的工作量计量不同,区块链智能合约指的是加密数字代码,是浏览和变更任何流通数据的安全密匙。没有智能合约,新的数据档案无法添加,旧的无法浏览和变更。智能合约是所有分散节点数据加入区块链平台的先决条件,通俗地说,各节点的数据必须符合统一制式才能被认同为同一数据集群。比如,你要求对方必须用中文、黑体记录某个信息,不按照统一格式链接的数据包无法并入区块链中,它可以看做是一种预设的前置规则。

共识机制在比特币和区块链中的表现形式

在区块链信息网站上,所有在线上的平台用户都可以看到实时交易,每10分钟内完成的在线交易会被记录保存在一个文件包中形成单个区块、把不同的区块链接起来就成了区块链。因此,在线交易排在最前端的都是现实最近的交易动态,而10分钟之前的记录就成了数字档案,这些档案按照时间顺序被精准的标注时间戳,多有区块逐渐按照线性序列串联起来,每个区块的数据包先后位置都无法变动。

这些在公共平台交易的数据包被所有网络节点分别备份保存,这就是分散式记账的原理。每笔交易确认时,都需要多个节点的副账本进行多重核对,只有当所有节点的数据都保持一致时,交易信息才会被确认记入“分类账档案”。即便将来因为某些突发事件导致某些节点的副账本丢失或损毁,其它节点可以替补,不会影响整个区块链平台的正常运行。

比特币?区块链?共识机制?你是否对这些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了些新的认识呢?

(0)

相关推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caogoo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