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通宝”是中国古代自唐朝开始对铜币的一种称谓,直至清朝末年。早期时一般用钱币的重量作为名称,在唐朝时出现了第一种年号钱,即以年号作为称呼的钱币。自古以来,古中国周边附属国受到中华制度文化影响较深,也有以“通宝”相称的。
熙元通宝常被误作古中国南朝或明朝钱币,而严格说来,有安南国历史记载:“(陈废帝时)北江路人阮补称为唐郎紫衣,以法术僭号称王,作乱。”阮补自立为王,并改元熙元(1379年),更铸造了熙元通宝、宋元通宝等钱币。当时正是在明朝洪武十二年间。越南古称安南国,熙元通宝实则属于古越南钱币。
钱币正面铭刻“熙元通宝”四个汉字,其中“熙、通、宝”是楷书,只有“元”字是篆书,很是特别。熙元通宝直径大约2.4厘米,边缘较宽、币薄,背面平整没有任何文字,做工较为粗糙。
古越南钱币属于邻国钱币收藏的大类,在钱币形制上都较大的收到了汉文化的影响,铸造的钱币雏形也是以唐朝的“开元通宝”为主。由于安南钱币的种类样式多、断代难,其中的经济价值也存在较大悬殊。熙元通宝在历史典籍上记载的很少,也没有查到有关钱币制作的记录,流通时间短暂,现存数量较少,按照钱币的品相,各地价格不等,单枚价值有限,有兴趣的藏友要注意真伪鉴别。与熙元通宝同时期的还有宋元通宝、景元通宝,形制类似,面刻汉字,其中“元”字做篆书,其余三字都是楷书,这三枚钱币在《东亚钱志》中提到过,国内的钱币书籍中并没有详细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