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学生们: “财商”的正确打开方式

致大学生们: “财商”的正确打开方式

张拿着身份证的裸照,或者一段视频,申请人就可以拿到贷款。多么荒唐的贷款条件,却让不少女大学生身陷囹圄。2016年6月份,女大学生“裸条”借贷案件轰动社会。这只是校园贷的冰山一角。随着媒体追踪的深入,大量“校园贷”案件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众多大学生为此身负巨债,甚至草草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致大学生们: “财商”的正确打开方式

大学,本是莘莘学子的圆梦乐园,不料却成了非法借贷平台的巨大肥肉。尚未形成正确消费观的大学生,易受到外界超前消费的刺激,这给非法借贷机构趁虚而入的机会。号称“快速借款,手续简单,迅速到账,利息减半”的虚假宣传单,会让单纯天真的大学生们信以为真,掉进非法机构提前铺好的圈套里,从此陷入噩梦。

三暮回顾大学时代,发现周围同学很少触及校园贷的。三暮寻思这和大学专业有关。刚入大学堂,三暮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各种经济类课程,被大学老师们灌输了理性经济人应该具备的风险意识、金融意识、理财意识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三暮们从刚到大学就开始培养所谓的“财商 ”。

而这,正是非经济类专业同学容易忽视的地方。

02

单纯在财商这一点,经济学类学生确实赢在起跑线上。

他们从刚入学,就熟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明白“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会计准则。针对社会经济热点,他们会用菲利普斯曲线推算国民经济、物价、和失业率的关系。

面对就业选择,他们会用机会成本 分析为了得到这个就业机会所付出的成本,从而选其优;面对个人收入,他们会依据利润 最大化原则;面对生活消费,他们会依据效用 最大化原则。他们知道单利复利 存在天壤之别,比如,传统银行定期存款因为单利江河日下,互联网金融巨头支付宝凭借复利大得人心。

同样,面对借贷平台提供的信息,他们会着手计算,其与商业银行的贷款年利息相比有多少倍差距。他们喜欢用数据去核算,贷款本息加上手续费、服务费、管理费等,贷款总成本自身还款能力 是否成正比。

这些,都是财商

可悲的是,我国传统应试教育太关注分数。学校和父母都会告诉你,考上大学才能出人头地。等到上大学后,你发现智商不够用,情商太着急,无法立足。更不用提未成形的“财商”。

致大学生们: “财商”的正确打开方式

2004年马加爵案件轰动全国,高校才开始推出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教育。2016年,女大学生“裸条”借贷事件横空而出,学校是不是也该推出基本的金融知识教育呢?

03

2017年9月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然而,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网络平台借款就此打住了吗?这块大蛋糕就舍得轻而易举地放弃吗?

致大学生们: “财商”的正确打开方式

诸多信贷平台将客户定位为18周岁以上的年轻人,并不核实借款人是否为学生身份,审核通过就发放贷款。其中,某APP主攻年轻人市场,一旦申请成功即可拿到贷款,日利率为0.049%。

稍微有财商的年轻人,会先计算贷款成本 ,再货比三家。比如该软件贷款的年利率 为0.049% * 360 = 17.885%,是商业银行贷款基准利率4.35%的4倍多。利息之高,令人咂舌。然而,该APP因为手续简单,迅速到账,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得到青睐。缺乏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消费者们,只看到该软件的便捷性,没有看透它背后黑暗的吸金本质。

04

三暮曾经思考过,是因为消费欲望刺激了校园借贷平台的扩展,还是因为校园借贷平台导致消费欲望的膨胀?当然,这种“鸡生蛋,蛋生鸡”问题,光想想就浪费了大量脑细胞。大学时代,学业固然重要,但是“财商”的培养同等重要。“财商”的正确打开方式,直接关系到你的小金鹅的成长速度。

最后,致所有的大学生们,“财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积累来的。比如,平时多阅读金融知识类书籍,积极参加金融宣传讲座,主动选修高校理财课程,解读国内外重大经济政策等,“财商”的正确打开方式定会被你成功解锁!

(0)

相关推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caogoo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