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购买会员、购物券、保险,贷款平台收取砍头息的花样不断翻新,如今又变成了先付款再借款的风险评估报告。
砍头息又有了新套路。
近日,有读者向「消费金融频道」反映,又被贷款平台花式收割了。下载App填写资料准备借款,没想到钱没借成,反而被扣了269元用于购买《个人风险等级评估报告》。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不少借款人都遇到了这种情况。细微的差别是有些贷款平台是不说二话直接扣掉,另一些则是打出账单告知借款人需缴纳风险评估费用,如不缴纳则会产生滞纳金影响个人信用。
“没借到钱,还得交钱,这不是坑人吗?”不少借款人都是这样的心态,风险评估报告与之前包装的会员、购物券、信用报告等名目从本质上来说时一致的,都是变相砍头息的一种。
「消费金融频道」查阅相关投诉网站发现,近期此类投诉开始增加。目前被投诉较多的贷款平台包括钱包伴侣、如期分期、卡卡贷、易富钱包、今日好借等。其中不少平台更是遭到用户的联名投诉。
「消费金融频道」曾报道过恶意扣费事件猖獗,针对恶意扣费的投诉去年照比2018年增长了近 10 倍,有些平台甚至只靠恶意扣款就赚的盆满钵满。
通常来说,不少贷款平台是把此类报告的费用在下款时先扣除,只不过先这个扣款前置了,还没借钱就先扣钱,真的有种被套路的感觉。
为了整治砍头息乱象,监管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明确要求经营放贷业务必须依法取得经营资质,禁止从借贷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以及设定高额逾期利息、滞纳金、罚息等。
虽然有禁令,但不少贷款平台开始进行包装,以购买虚拟商品、保险、信用报告等形式继续收取砍头息。此前,贷款平台搭售保险收取砍头息行为猖獗,引发了大量用户投诉。于是银保监发文,严禁保险公司与现金贷、网贷平台合作销售保险。
搭售保险之所以受到追捧,除了保险公司会返点给贷款平台,还有就是为了避免借贷人出现人身意外时,金融机构蒙受经济损失,这种保险对贷款平台和借款人双方都有好处。于是保险砍头息便开始活跃起来。
监管发文后虽偶有一些投诉,但基本遏制住了保险砍头息的势头。有不少借款人表示,“没想到新的套路这么快就来了,变化太快令人防不胜防。”
为什么砍头息长剿不绝呢?变相砍头息降低了放款风险,提前收回了一部分成本和资金,还能一定程度上规避监管;这也就是为何砍头息虽被明令禁止,但依然无法杜绝的原因。
此外,支付公司也需要负一些责任。监管对持牌支付机构服务贷款平台有明确的规定。央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第十八条提到,支付机构为客户购买合作机构的金融类产品提供网络支付服务的,应当确保合作机构为取得相应经营资质并依法开展业务的机构。
支付公司不提供通道,放款与扣款就无法进行。但一些支付公司为了牟利并没有进行严格审核,也在未取得客户授权、未有效审核客户真实意愿情况下为贷款平台私自进行扣款。
恶意扣款行为猖獗,对此央行在去年十二月发布通知,规定不得通过代收业务为各类投融资交易、外汇交易、股权众筹、P2P网络借贷,以及各类交易场所(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等办理支付业务。通知意在对上述代扣乱象进行整治,但政策落地到执行仍需时间,相信此类恶意扣款行为不会嚣张太久了。
文:消费金融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