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良资产的定义
不良资产是指企业已发生的或者潜在发生的损失、减值或者无法偿还的资产。不良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金融资产。
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最常用的方式是出售或者拆分。将不良资产出售给其他企业或者机构,是最常用的处置方式。如果企业决定将不良资产拆分,则需要将其拆分成为一系列小部件,然后再将这些小部件一个个出售。还有一种常用的处置方式是“保留并补救”,即企业通过对不良资产进行修理、改造、重新定位等方式来使其恢复其原有价值,并采取盈利措施来补救因不良资产而造成的损失。
对企业而言,通过合理有效地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可以防止企业陷入“金钱包”困境,避免因无法偿还债务而导致企业破产;同时,通过对不必要的浪费性支出进行削减或者避免,可以使企业释放出大量的经济效益来用于正常生产经营中。
2:不良资产的类型
不良资产处置是一项重要的业务,对于银行来说,能够有效处理不良资产,有助于保护客户的利益,维护银行的声誉。
根据不同的类型,不良资产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法偿还”的资产,即已经到期但无力偿还的贷款、信用卡逾期债务、投资产品损失、呆账、法律诉讼等。另一类是“难以偿还”的资产,即尚未到期但预计难以偿还的贷款、信用卡逾期债务、投资产品风险、呆帐、法律诉讼风险等。
对于“无法偿还”的不良资产,银行通常会采取“原告诉讼法”或者“执行法”。如果采取原告诉讼法,则银行会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寻找相应的受托人代表银行申请人民法院开庭宣判、使用强制手段或者委托公民执行机关强制执行。如果采取执行法,则银行会通过人民法院委托公民执行机关向客户申请使用强制措施。
对于“难以偿还”的不良资产,因为尚未到期且存在风险因素(如客户经济困难、住房价格下降), 银行通常会采取 “包装处理方式 ”来处理。包装处理方式是将不同风险类型的不合作客户(如逾期90天以上客户)整合在一个集合信托(trust)中, 向其提供一个总体包装方案。
3: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
不良资产处置是指企业在不能继续使用或者无法按时偿还的情况下对不良资产的处理方式。企业通常采用四种方式来处理不良资产:保留、出售、报废和捐赠。
保留是指企业决定将不良资产保留在公司内部,并通过内部管理和控制来降低或者消除风险。出售是指企业通过出售不良资产来实现对公司的现金流量的改善。报废是指企业通过将不良资产当作垃圾然后进行处理来减少对公司的负面影响。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将不良资产捐给慈善机构或者公共团体来避免对公司造成的负面影响。
企业选择不同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成本、风险、效益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选择不同的处置方式时,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以便选择最佳方式来应对不良资产。